欢迎来到全球新媒体艺术盘点的2023年5月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月度盘点,能够让大家及时了解到全球范围内优秀创作团队和令人惊叹的创意作品,从而扩展视野、激发灵感,并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本次2023年5月全球盘点作品涵盖:中国、美国、日本、荷兰、德国、瑞士、土耳其、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共计20件作品。
01
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寻迹洛神赋
“光影河洛·极致之美”,中国首部数字行浸演艺《寻迹洛神赋》作为河南省重点文旅建设项目,集数字化演艺、“博物馆+”商业、沉浸式展演的全域行浸式剧场于一体,在“洛阳大河荟”构建洛阳首个大型沉浸式场域空间。
黑弓BLACKBOW作为《寻迹洛神赋》总创制方,以“洛阳神韵”为精神符号,以河洛文化为主线,由数字行浸演艺、沉浸式博物馆、多维度数字演艺三大板块组成,通过虚拟现实、全息影像、沉浸式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让历史与现代的光辉在此融荟绽放,令观众深度参与到场域当中,体验尘封已久的洛阳故事。
02
中国:阿尔兹海默症AR交互展览
MANA平台创作者:LACHI
指导老师:李可心
阿尔茨海默病对作为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趋势,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难以忽视。然而,由于缺乏对该病的了解,许多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遭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痛苦。这个项目希望让人们有机会直观地了解阿尔茨海默病,了解患者的症状和感受,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思考。
项目提取了5个生活经典场景的图像,分别代表时间-空间-物品-文字-面孔。通过视频和音频处理,结合AR方式,呈现患者眼中的世界。
观展者通过Artivive app扫描不同的场景图像,手机屏幕上会显示出患者眼中的场景效果。部分场景同时也结合音频来反映患者的症状与情绪。
通过简单的互动,将患者的视空间障碍、失认失知、产生幻觉等症状通过手机屏幕直观地呈现给观展者,提供身临其境之感。希望通过具有互动感的科普方式,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03
荷兰&德国:超级玩具未来住所
创作者:Supertoys Supertoys
云上之上:超级玩具的奇幻住所,由荷兰-德国的艺术双人组Supertoys Supertoys构想创作,这是一座名为《云上之上》的浮动住所,专为艺术和设计收藏家而设计。这一设计将空中悬浮的迷人感觉与广阔山景的壮丽景色相结合。住所的设计灵感源自非传统建筑师Antti Lovag,其特点是玩味十足的交叉元球等值曲面的布置。这种设计捕捉到了云朵的空灵本质,融入了一丝科幻的色彩,注入了深厚的解放感和喜悦感。
这不仅与大自然建立了联系,还唤起了童真的白日梦感。这些球形结构的布置就像是通过孩子的眼睛对云朵的富有想象力的诠释,延续了Supertoys Supertoys提出的“激进可爱”概念。他们将激进可爱定义为将想象力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对我们世界的严酷现实的回应,提供了一种愉悦感,希望人们能够创造自己的世界,拥抱超越当前现实的方面。”
通过他们的作品,该团队努力将喜悦、惊奇和联系带入日常生活中,重新引入动物主义的特质,并挑战我们对世界和周围一切的先入之见。通过这种可爱而好玩的设计,他们希望唤起一种怀旧和喜悦的感觉,触及“我们共同的经历,有助于弥合文化差异,让人们更加亲近”。
04
中国:AIGC呈现全球变暖和可持续
“自然如何新生?”极星携手GQArt和艺术家刘佳玉,以委托创作特定场域的数字投影艺术作品,「自然之宝」Treasure of Nature 提问世界。人类社会工业系统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艺术家探讨和提问的主题,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淡水减少,在此以不易察觉的方式,让观者感受到全球变暖和可持续这一全球紧急状况议题。
在运用先锋技术呈现人工智能与人工自然的同时,艺术家依旧延续一贯的创作手法,始终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力量置于中心,与AIGC反复对话、共同渲染出冰川河流的交融过程,并再现生命的孕育。
加州大学多物种人类学家罗安清在《末日松茸》中提到:「如果历史是不确定的、多重方向的,或许作为集合体的多物种才能展示出未来的方向。」
而这一切,也许要溯源到一股清澈致净的冰川溪流中,那里孕育着的生命最初,同时也孕育着未来。
05
中国:人工智能AIGC在舞台演绎的应用
2023年5月26日晚,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艺术实践,“镜子里的风景——人工·智能”音画艺术剧场专题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
本场音乐会的十个作品兼顾了多样体裁、丰富题材和多元风格,体现了上音数字媒体学院的学子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生命与自然、宇宙与万物的多样理解和丰富表达。
创作团队运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视角,为每一部作品量身定做视觉化表现,以视觉联动听觉,延续传递作品蕴含的情感,从而营造出声景相融的感官意境,带来“沉浸”而“可触”的多方位立体化的艺术感受。将科技与艺术交织互融,情感与技术相辅相成,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构筑音画融合之旅、光影灿烂之夜。
06
中国:未来植物园—种子艺术中心
biophilia直译为“热爱生命” 而后延伸为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建立联系的意愿。人类对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我们将自然引入建筑,将空间最大程度的让渡于自然,回归最原始的山野地形及植物风貌,让植物,光,水,土壤等自然元素在室内空间中融合,是亲生物设计 “ biophilia ” 对 “生物热爱”的初衷.也是本次设计顺应自然。关爱生命,永续滋养、健康至上的社区理念,也是本次设计顺应自然、关爱生命、永续滋养、健康至上的社区理念。
空间内包含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岩石,土壤和水;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风;使用可远程控制的全光谱照明,模拟自然光照;选用最适宜地域植物的山泥土;使用更自然有机的装饰材料。
07
3D艺术家、导演Martin Salfity和声音设计师Nico Warschauer合作,从美丽的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呈现了一系列奇幻的生物,从有翅膀的生物,装饰着发光的羽毛,到那些沉浸在海底的生物,他们错综复杂的皮肤反映了他们周围的自然元素,这些生物在催眠的声音背景下,被赋予了生命。
08
中国:科学艺术项目“夜琉璃”
《夜琉璃》是人与自然共同的创作:运用多种有机化合物,利用结晶原理探索自然力量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创作时调动物质自身的创造力,演绎出自然状态下产生的丰富而又独特的视觉语言。作品最终通过影像和实体工艺品两种载体呈现,在多维度空间里唤醒观者对自然的情感回忆。
延时摄影展现了“流动的自然”。
原料中蕴含着自然的意志,在流动中凝聚着自然的力量。延时摄影引领我们进入曾经“正在发生”的空间?,感知形成过程中不易察觉的变化——在流动中缓慢凝固,形成自然的痕迹。
器物展现了“凝固的自然”。
器物中寄托着自然的法则,是自然内在力量的外在体现。晶体如植物般生长,展现了自然的基本形式。制作时,通过控制温度、溶质和杂质的含量等条件来调节晶体的生长速率和形态。并通过化学方法使绵软细腻的晶体可以长期保存在坚硬的玻璃器皿中。流动的踪迹如地层般累积重叠,像簇拥成团的锦缎,我们从而拥有了触摸“自然”的新感观。
09
中国:以岭南画派纪念馆为载体的
3D Mapping投影作品
“山水不必寻常绘,唯求意趣似江南。”皆在表达岭南画派的艺术追求,即不拘泥于传统的山水画中的具象描绘,而是注重创作的意趣和情趣,追求“岭南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本作品的创作初衷,即通过数字艺术的手段表现传统风物。
《岭南光景幻象》是一件以3D mapping技术作为载体的新媒体数字艺术投影作品,以活化岭南画作为主题,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岭南画派纪念馆为光投影载体,让岭南画作中的山、水、花、鸟等意象活化,化静态为动态,表现一个充满想象力和魔幻色彩的数字艺术空间。
在现实中让岭南画派的名家名作齐聚一堂,是件难事,但数字艺术的手段让这一盛景得以实现,作品从绘画与传承的角度出发将画派绘画中的各类技法、画派大师名作、岭南风光汇聚于一墙之表,展现岭南画派的艺术特色和江南水乡的美丽光景,为岭南画派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0
瑞士艺术家Pamela Rosenkranz在摩天大楼之间的一座钢桥上,创作了一件热粉色的合成人工树装置,它展示了人体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分支系统,作品启发观众思考人类和植物生命之间的联系,即使只是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短暂停留。它俯瞰着下面的车辆和围观者,并与周围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架起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桥梁,以街头艺术的方式隐喻自然在不断变化的人造建筑的大都市中慢慢失去了位置。
11
美国:漂浮的发光球形音乐厅
Sonic Sphere 是一个直径 65 英尺的巨大球形音乐厅,悬浮在半空中,让观众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这个革命性的新建筑空间以身临其境的 3D 声光探索为特色,在这个球体中,周围环绕着 100 多个扬声器,它们在身体上方、下方、穿过和周围传出声音。营造出超真实和深度多感官的体验。
该项目由艺术家Ed Cooke、Merijn Royaards和Nicholas Christie以及 Sonic Sphere 团队共同创作
12
土耳其:碳足迹互动体验展区
MANA平台创作者:Harikalar
在卡塔尔多哈的体验区增加了一个新的互动展区,一种未来主义的方式诠释了 "气候行动 "和 "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体验从3D电影开始,当参观者回答问题时,他们会计算出自己的碳足迹,分数会出现在减碳器的全息屏幕上。在回答了关于他们所学的3个问题后,远程传输摄像系统与人脸检测技术为到来的访客拍照。
13
中国:思辨设计
未来是否可以把闲置的毛孔用来培育珍稀植物?
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 艺术与科技专业
特别出演:吴锦權
未来是否可以把闲置的毛孔用来培育珍稀植物?
100年后,一代代人的脱毛导致基因突变,毛孔成为人类一个存在但没有作用的皮肤组织。伴随着生态系统严重破坏,闲置的毛孔被人类重新利用起来。
毛孔里植物的状态与人类的身体健康联结。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强光或病害虫等逆境时,身体随之开始出现不良状况。人类使用新型的养护产品对毛孔内的植物进行疗愈,新型医疗方式也应运而生。
14
中国:米兰设计周上的互动体验展
受KOHLER邀请,Wonderlabs在2023米兰设计周上将艺术与技术融合,并联合了全球4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合作创建了“Creator Room” 的互动体验展。
本次展览旨在庆祝科勒(KOHLER)成立150周年,展示品牌的历史及过去一个半世纪以来在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人们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画笔,将环境作为画布。将每个人的运动转换成数字画布上的不同类型的画笔笔触,成为第五位艺术家。
当人们移动身体时,运动追踪技术会捕捉到他们的动作并将它们转化为不同的画笔笔触,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动作速度和强度来控制画笔笔触的大小和颜色,并将最后的作品赋予在智能马桶上。
15
中国:探索性VR作品“破茧”
《破茧》是一款探索性VR作品。在这里并没有采用写实复现的形式将红楼梦的场景照搬而出,而是基于太虚幻境中判词,制作出蕴含叙事深意的景观,将观众置于一个神秘的虚拟世界之中。玩家需要通过解谜、探索,展开一场奇妙之旅。作品中,六个场景采用“小径分岔的策略”供玩家探索。书斋的场景被设计为巨大太虚幻境花园中的小径交叉点。玩家需要同隐藏在大书柜上的书籍交互,探秘判词册中隐藏的深意。玩家扮演的角色是因机缘巧合进入到太虚幻境的“肉体凡胎”,原本看起来同虚拟世界“割裂”的VR设备,现在并非仅仅是:被使用。而是在安排之下成为了演出中的一个重要对象,“物件”法宝。玩家借用了手上“物件”的力量才得以在空间中探索。作品同样关注现实世界中的身体。作品初步探究在现实空间中使用VR头显的观众“残留”在现实的身体同演出展开之间的关系。
16
中国:全域水景沉浸式游船夜游
“吉安后河·梦回庐陵”
吉安后河·梦回庐陵,5.5公里全域水景沉浸式游船夜游;助力推动吉安文化振兴、城市更新、生态优化、经济刺激,构建吉安夜游新地标,传递吉安城市新名片,打造吉安“城市会客厅”“从无到有”,梦回庐陵,幕后纪录。
17
中国:山东工艺美院师生联合打造“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级新媒体艺术专业师生共同打造的一件光交互装置作品。本装置以偏振膜作为光的传播媒介,以自然界中利用“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动植物作为内容。“被发现”与“被遮蔽”的状态变化以图形的出现与消失作为更替代表,引起人们深思。
装置由步进电机、灯箱、显色偏振膜、偏振膜四部分组成。此装置运用偏振光技术,上方偏振膜改变光的入射角度,使光在通过显色偏振膜时改变了光的颜色,所以我们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图案。
18
中国:生成艺术探索汉字书写更多可能
汉字书写不仅是提笔而书各有千秋,更是一种关系到众多要素“人书糅合”的多元行为,亦也流露出执笔者书之文墨时的真情实感。生成艺术介入其中能够很好地以一种新型的更智能、更弹性的设计方法,将视觉层面外的其他信息刻录展现。本作品以汉字书写行径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执笔者创作内容为实验变量,以 Python语言编译下的StyleGAN风格迁移模型为训练原型,将新兴数字媒介与传统汉字撰写进行跨界融合,从更加当代的视觉语境创造汉字新语言符号化的可能性。力求探寻介乎于绘画和文学之间的象形文字的魅力,并思考“提‘笔’而书”这一行为中多维信息呈现与丰富内涵表现的可能。
19
中国:米兰设计周·海南黎族沉浸式文化展演
应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主办方邀请,项目参展2023米兰设计周Tortona中心展区。这是一场以“海南风情,黎族文化”为理念的沉浸式互动展演。
我们通过激光投影设备及软件算法,将多个投影画面与立体人台及服饰融合一体,让黎锦纹样在空间中呈现超越现实尺幅的活态演绎。观众可通过现场操作台参与互动,深入黎族服饰制作,进行纹样搭配与调色,创造属于自己的黎族数字服饰。此展项意在活化传统黎族文化,将东方美学再创,用全球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打造集展示、演艺、体验、交流于一体的互动体验,向世界全方位展现海南黎族文化。
20
中国&日本:
SONY通过绿洲装置将大自然带入室内
远离纽约繁华的运河街的喧嚣,来自上海的家具品牌Stellar Works与索尼创意中心的设计师合作打造了一个“超现实现实” 装置。该装置展示了游客与室内互动的一系列新方式,利用设计和技术“将室外元素带入室内”。
项目展示了 Stellar Works 的全新概念家具系列,该系列融合了索尼的专业知识,通过视觉和听觉元素使每件作品栩栩如生。发光的投影旨在改变定制的壁纸,而房间隔板则巧妙地发出环境声音。与此同时,一盏枝形吊灯形成了一组漂浮的灯,它们共同对观众的动作和声音做出反应,能量影响着房间的气氛。所有这些反应灵敏的技术都聚集在一间卧室中——这是装置的最后一站——它让游客沉浸在自然柔和的声音和平静的视觉效果中。